纳伦德拉·莫迪站在讲台上做手势。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在格拉斯哥举行的COP26会议上发表讲话。图片来源:Jeff J Mitchell/Getty

作为世界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印度承诺到207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这一雄心勃勃的承诺是在11月1日冒着巨大风险做出的COP26气候会议该协议使印度与其他排放大国保持一致,包括美国、中国、沙特阿拉伯和欧盟,这些国家也做出了类似的承诺。

尽管科学家们欢迎这一提议——这可能有助于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C以内——但他们也警告说,印度实现零碳排放的道路仍不确定。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非营利研究组织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驻新德里的气候政策研究员阿普尔巴·米特拉(Apurba Mitra)说。“它已经把净零排放提上了议事日程。”

“这是伟大的;一个非常大胆的声明,”新德里智库能源、环境和水委员会的经济学家Vaibhav Chaturvedi补充道,他与印度政府合作进行气候模型研究。

不到一周前,印度一些高级政客曾表示,他们不会为该国实现净零排放设定最后期限。研究人员说,甚至大多数政府官员都不知道它的到来。

承诺和信誉

在为期一周的COP26会议上,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进一步承诺,到2030年,印度将把可再生能源、水力和核能的发电能力扩大到5千兆瓦,到那一年,印度一半的发电能力将基于可再生能源。他说,印度还将在本十年减少10亿吨的碳排放,尽管该国尚未正式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提交文件。

新德里智库政策研究中心的气候科学家Navroz Dubash表示,这些承诺标志着印度的承诺和可信度。但他说,印度现在需要为如何实现净零排放制定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并建立监测机制,以确保排放正在下降。

莫迪没有具体说明印度的减排承诺包括什么,是所有温室气体,还是二氧化碳。在其他一些国家最初的净零承诺中,也没有这方面的细节。

但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格兰瑟姆气候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主任Joeri Rogelj说,细节很重要。他说,气候模型显示,全球平均而言,必须在2050年达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在2070年达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将全球变暖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C的范围内——这是2015年巴黎气候协议最令人向往的目标。

他说,如果印度2070年的目标是指所有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将有助于世界朝着1.5°C的目标迈进。但是,罗格尔吉补充说:“考虑到印度的发展状况,以及它仍然需要让很大一部分人口摆脱贫困,这对印度来说将是一个非常雄心勃勃的净零目标。”

印度的重要转变

然而,专家们认为,印度的计划更有可能是到2070年仅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而不与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承诺挂钩。他说,这将使世界更难将升温限制在1.5°C。罗格尔吉补充说:“这可能没有那么雄心勃勃,但仍然是印度视角和展望未来方式的重要转变。”

米特拉说,如果中低收入国家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只要富裕国家在2050年之前就设定目标,那么全球仍有可能达到1.5°C的目标。

与印度政府合作模拟减排情景的气候政策研究人员说,就连到2070年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对印度来说都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Dubash说,在印度的情况下,模型特别复杂和不确定。大多数拥有净零排放目标的富裕国家已经达到了碳排放峰值;它们的排放量现在开始下降,这使得寻找下降轨迹变得更容易。

但杜巴什说,印度正在迅速发展经济,其排放峰值还遥遥无期。他说,建模者必须考虑到印度的排放增长,找到可能的峰值,然后探索实现净零排放的途径。

所有这些都取决于印度城市城市化、人口增长和发展的速度。杜巴什说:“当你把所有这些不确定性相乘时,你最终会得到一个巨大的可能轨迹范围。”

气候模型场景

一个上个月发表的报告Chaturvedi和他的同事Ankur Malyan研究了2040年的排放峰值,然后是2070年的二氧化碳净零排放。该方案包括,到2060年,燃煤发电减少99%,到2050年,太阳能发电能力增加到1689千兆瓦——足以为数亿家庭提供电力——大规模开发氢燃料,以及其他重大转变。

2月报告,国际能源机构(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模拟了印度在本世纪60年代中期实现净零的情景——该机构指出,这一壮举需要到2040年有近200吉瓦的电池容量来储存太阳能和风能。这种能力在全球范围内是闻所未闻的。

Chaturvedi说,这样的选择需要对电池存储、氢技术和智能电网进行研究和开发。他指出,印度的净零排放声明向工业界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它应该投资于脱碳。

也许目前最大的限制是印度目前只有少数几个气候模型。查图尔维迪说:“能力是如此有限。”他说,未来几十年将需要更多的能力来指导邦和国家政府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