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感谢您访问nature.com。您使用的是对CSS支持有限的浏览器版本。为了获得最好的体验,我们建议您使用最新的浏览器(或关闭Internet Explorer的兼容性模式)。同时,为了确保持续的支持,我们将在没有样式和JavaScript的情况下显示站点。

潮汐层析成像限制了地球深地幔浮力

摘要

地球体潮——也被称为固体固体潮,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固体地球表面的位移——对非洲和太平洋下面两个大低切变速度省(LLSVPs)的密度很敏感。这些巨大的区域从地幔底部向上延伸约1000公里,其浮力在地球物理学界仍存在激烈的争论。在这里,我们使用潮汐断层扫描来约束地球深地幔浮力,这些浮力来自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半日体潮变形测量。我们使用概率方法表明,在两个llsvp的底部三分之二,平均密度比该深度范围内的平均地幔密度高约0.5%(即其平均浮力为- 0.5%),尽管这种异常可能集中在地幔的最底部。我们得出结论,这些结构的浮力主要是由高密度化学成分的富集所主导的,可能与俯冲的海洋板块或与地球形成有关的原始物质有关。由于地幔的动力学是由密度变化驱动的,我们的结果对LLSVPs的稳定性和地球系统的长期演化具有重要的动力学意义。

这是订阅内容的预览,通过你所在的机构访问

相关的文章

引用本文的开放获取文章。

访问选项

买条

在ReadCube上获得时间限制或全文访问。

32.00美元

所有价格均为净价格。

图1:GPS测量的垂直M2体潮汐变形21叠加地震层析模型S40RTS2在2800千米的深处。
图2:体潮测量对深地幔密度扰动的敏感性。
图3:经过处理的GPS数据和最佳表现地幔模型的直方图。
图4:表现最佳的地幔模型的过剩密度直方图以及这些模型均值的深层过剩密度场。

参考文献

  1. Dziewonski, A. M. & D. L.初步参考地球模型。理论物理。地球的星球。国际米兰。25, 297-356 (1981)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2. Ritsema, J., Deuss, A., van Heijst, H. J. & Woodhouse, J. H. S40RTS:从新的瑞利波色散,远震旅行时间和正模分裂函数测量地幔的度-40剪切速度模型。地球物理学。j . Int。184, 1223-1236 (2011)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3. 马斯特斯,G., Laske, G., Bolton, H. & Dziewonski, a.m.地幔中剪切速度、体声速和纵波速度的相对行为:对化学和热结构的意义。地球物理学。Monogr。117, 63-87 (2000)

    中科院谷歌学者

  4. Van der Hist, R., Engdahl, R., Spakman, W. & Nolet, G.西北太平洋岛弧下俯冲岩石圈的层析成像。自然353, 37-43 (1991)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5. 地幔柱和俯冲板的全球层析成像:深入了解地球深部动力学。理论物理。地球的星球。国际米兰。146, 3-34 (2004)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6. 石井,李志强,李志强。地幔速度和密度横向变化的正常模式和自由空气重力约束。科学285, 1231-1236 (1999)

    文章中科院谷歌学者

  7. 马斯特斯,G., Laske, G.,博尔顿,H.和Dziewonski, A.地幔中剪切速度、体声速和纵波速度的相对行为:对化学和热结构的意义。在地球内部深处:从原子到全球尺度的矿物物理和断层扫描(编卡拉托,S.-I。,Forte, A., Liebermann, R., Masters, G. & Stixrude, L. )地球物理学。Monogr。爵士。117(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2000)

  8. 戴维斯等人。协调地球下地幔的动力学和地震模型:热非均匀性的主导作用。地球的星球。科学。列托人。353, 253-269 (2012)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9. 深层地幔的成分分层。科学283, 1881-1884 (1999)

    文章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10. 深部地幔分层引起的强非均质性。Geochem。地球物理学。Geosyst。3.https://doi.org/10.1029/2001GC000167(2002)

    文章谷歌学者

  11. Trampert, J., Deschamps, F., Resovsky, J. & Yuen, D.概率层析成像映射整个下地幔的化学非均质性。科学306, 853-856 (2004)

    文章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12. Moulik, P. & Ekström, G.地球地幔中剪切速度、密度和纵波速度大尺度变化之间的关系。j .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121, 2737-2771 (2016)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13. 海格,B. H.,克莱顿,R. W.,理查兹,M. A.,科默,R. P. & Dziewonski, A. M.下地幔非均质性,动态地形和大地水准面。自然313, 541-545 (1985)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14. 傅志强,李志强,李志强。从地震和地球动力学数据推断深部地幔高粘度流动和热化学结构。自然410, 1049-1056 (2001)

    文章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15. 德汉特,V.德福涅,P. & Wahr, J. M.对流地球的潮汐。j .地球物理学。Res。104, 1035 (1999)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16. Métivier, L. & Conrad, C. P.对流的、横向非均匀的、非球面地球的体潮。j .地球物理学。Res。113, b11405 (2008)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17. 拉提切夫K.,米特罗维察J. X.,石井M.,陈n.h .。3-D弹性地球上的体潮:朝向潮汐断层扫描。地球的星球。科学。列托人。277, 86-90 (2009)

    文章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18. 伊藤,T.和西蒙斯,M.探测美国西部以下的软流层密度、温度和弹性模量。科学332, 947-951 (2011)

    文章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19. 秦春华,钟山,秦春华。一种微扰方法及其应用:横向非均匀行星的弹性潮汐响应。地球物理学。j . Int。199, 631-647 (2014)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20. 刘,h.c.p.等。非球面、旋转和无弹性地球上半日体潮的正模处理。地球物理学。j . Int。202, 1392-1406 (2015)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21. 袁林,赵宝峰,丁晓霞,钟平。利用全球GPS观测确定地球表面潮汐位移场。j .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118, 2618-2632 (2013)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22. 西蒙斯,n.a., Forte, a.m., Boschi, L. & Grand, s.p.石膏:地幔密度和地震波速度的联合层析模型。j .地球物理学。Res。115, b12310 (2010)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23. 侯泽,马斯特斯,G., Shearer, P. & Laske, G.基于长周期波形聚类分析的地幔剪切和纵波速度模型。地球物理学。j . Int。174, 195-212 (2008)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24. Kustowski, B., Ekström, G. & Dziewon´ski, a . M.地幔各向异性剪切波速度结构:一个全球模型。j .地球物理学。Res。113, b06306 (2008)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25. Mégnin, C. & Romanowicz, B.从体、面和高模波形反演地幔的三维剪切速度结构。地球物理学。j . Int。143, 709-728 (2000)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26. Torsvik, t.h., Smethurst, m.a, Burke, K. & Steinberger, B.大型火成岩省产生于深层地幔大型低速省的边缘。地球物理学。j . Int。167, 1447-1460 (2006)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27. Lekic, V., Cottaar, S., Dziewonski, A. & Romanowicz, B.全球下地幔层析成像的聚类分析:一种新的结构类别和化学异质性的含义。地球的星球。科学。列托人。357, 68-77 (2012)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28. 非弹性在地震层析成像解释中的重要性。地球物理学。卷。20., 1623 (1993)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29. 地幔地球化学:来自海洋火山活动的信息。自然385, 219-229 (1997)

    文章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30. 克瑞斯坦森,傅福门。俯冲洋壳在对流地幔中的分离。j .地球物理学。Res。99, 19867 (1994)

    文章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31. Allègre, C. J., Hofmann, A. & O 'Nions, K.地幔结构的氩约束。地球物理学。卷。23, 3555-3557 (1996)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32. 塔克利,P. J. in地幔的边界地区(格尼斯,M.,威赛森,M. E.,尼特尔,E. &巴菲特,B. A.)231-253(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1998)

  33. 麦克纳马拉,A. K. &钟。非洲和太平洋下面的热化学结构。自然437, 1136-1139 (2005)

    文章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34. 在异质行星地幔中通过对流同时产生热点和超级井。自然402, 756-760 (1999)

    文章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35. 中川,T. & Tackley, P. J.热化学地幔对流对地核热演化的影响。地球的星球。科学。列托人。220, 107-119 (2004)

    文章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36. Brandenburg, J. P., Hauri, E. H., van Keken, P. E. & Ballentine, C. J.地幔地球化学演化与力平衡板和热化学效应的多系统研究。地球的星球。科学。列托人。276, 1-13 (2008)

    文章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37. 郭,C. & Romanowicz, B.关于地球地幔密度异常的分辨率,利用光谱拟合的正模数据。地球物理学。j . Int。150, 162-179 (2002)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38. 杜斯,A. &伍德豪斯,J. H.理论自由振荡谱:宽带耦合的重要性。地球物理学。j . Int。146, 833-842 (2001)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39. Al-Attar, D., Woodhouse, J. H. & Deuss, A.用迭代直接求解方法计算横向非均匀地球模型的正模谱。地球物理学。j . Int。189, 1038-1046 (2012)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40. 杨,H.-Y。合成自由振荡光谱:各种模式耦合方法的评价。地球物理学。j . Int。203, 1179-1192 (2015)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41. 苏伟,朱晓明。地幔剪切速度和体速度三维变化的同时反演。理论物理。地球的星球。国际米兰。One hundred., 135-156 (1997)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42. 李国强,李国强。深部地幔地震波速度和密度横向变化的成因。j .地球物理学。Res。106, 21771-21783 (2001)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43. Ni, S, Tan, E, Gurnis, M. & Helmberger, D. Sharp对非洲超级羽流的分析。科学296, 1850-1852 (2002)

    文章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44. 孙,D., Tan, E., Helmberger, D. & Gurnis, M.亚稳态超级羽流模型的地震支持,下地幔内的锐利特征和相位变化。国家科学院学报美国104, 9151-9155 (2007)

    文章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45. Koelemeijer, P., Deuss, A. & Ritsema .从斯通利模式分裂观测地球最低地幔的密度结构。Commun Nat。8, 15241 (2017)

    文章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46. 杨晓明,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下地幔的化学与热非均质性:非弹性最可能的作用。地球的星球。科学。列托人。262, 429-437 (2007)

    文章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47. Murakami, M., Hirose, K., Kawamura, K., Sata, N. & Ohishi, Y. MgSiO3后钙钛矿相变。科学304, 855-858 (2004)

    文章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48. 伍基,J,斯塔克豪斯,S,肯德尔,J - m。,Brodholt, J. & Price, G. D. Efficacy of the post-perovskite phase as an explanation for lowermost-mantle seismic properties.自然438, 1004-1007 (2005)

    文章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49. Laske, G ., Masters, G ., Ma, Z. & Pasyanos, M.最新的地壳1.0 -一个1度的全球模型。地球物理学。Abstr》15, egu2013-2658 (2013)

    谷歌学者

  50. 马修斯,P. M.,鲱鱼,T. A. &巴菲特,B. A.章动和进动的建模:非刚性地球的新章动系列和对地球内部的洞察。j .地球物理学。Res。107, 2156-2202 (2002)

    文章谷歌学者

  51. Koelemeijer, P. J., Deuss, A. & Trampert, J.对地球D″层和地核-地幔边界上的地形的正常模式敏感性:我们能看到和不能看到的。地球物理学。j . Int。190, 553-568 (2012)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52. 瓦赫尔,J. &卑尔根,Z.地幔不弹性对章动、地球潮汐和自转速率潮汐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j . Int。87, 633-668 (1986)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53. Matsumoto, K., Takanezawa, T. & Ooe, M.通过将TOPEX/POSEIDON高度计数据同化为水动力模型开发的海洋潮汐模型:一个全球模型和一个围绕日本的区域模型。j . Oceanogr。56, 567-581 (2000)

    文章谷歌学者

  54. Lyard, F., Lefevre, F., Letellier, T. & Francis, O.全球海洋潮汐建模:来自FES2004的现代见解。海洋动力学。56, 394-415 (2006)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55. 埃格伯特,g.d., Erofeeva, s.y.,埃格伯特,g.d. & Erofeeva, s.y.,正压海洋潮汐的高效逆模型。j .大气压。海洋。抛光工艺。19, 183-204 (2002)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56. 程,杨,安徒生,O. B.浅水区全球海潮模式的改进。海报SV.1-68 OST-ST海洋和水文测高会议,里斯本。(2010)

  57. Savcenko, R. & Bosch, W. eot11a经验海洋潮汐模型来自多任务卫星测高。DGFI技术报告编号89 (Deutsches Geodätisches Forschungsinstitut (DGFI), 2012)

  58. 田口,E., Stammer, D. & Zahel, W.从全球高分辨率数据同化HAMTIDE模型推断深海潮汐能量耗散。j .地球物理学。海洋》119, 4573-4592 (2014)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59. 阿格纽,d.c. NLOADF:计算海潮负荷的程序。j .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102, 5109-5110 (1997)

    文章谷歌学者

  60. 李,X.-D。,Giardini, D. & Woodhouses, J. H. Large-scale three-dimensional even-degree structure of the Earth from splitting of long-period normal modes.j .地球物理学。Res。96, 551 (1991)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61. 莫瑞利,李志强,李志强。地核-地幔边界地形学与液态地核的横向均匀性。自然325, 678-683 (1987)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62. Sze, E. K. M. & van der Hilst, R. D.来自短时期PcP、PKP和PKKP数据的核地幔边界地形。理论物理。地球的星球。国际米兰。135, 27-46 (2003)

    文章广告谷歌学者

下载参考

确认

H.C.P.L.和J.X.M.感谢NSF CSEDI拨款EAR-1464024, NASA拨款NNX17AE42G和哈佛大学的支持。J.L.D.得到了NASA NNX17AD97G基金的部分支持。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XDB18010304和2015TW1ZB0001。h.c.p.l感谢J. Austermann在审查过程中进行的地幔对流模拟。

作者信息

作者及隶属关系

作者

贡献

H.C.P.L.领导了体潮理论的发展,对文献中报道的半日体潮的GPS测量进行了数值/统计分析,并撰写了手稿。J.X.M.贡献了对结果的统计分析和解释,J.L.D.贡献了计算潮汐振幅的算法,并调查了GPS轨道误差的潜在影响。j.t. D.A.-A。,H.-Y.Y. and J.X.M.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ody tide theory and numerical software. All 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text to the manuscript.

相应的作者

对应到刘志平女士

道德声明

相互竞争的利益

作者声明没有相互竞争的经济利益。

额外的信息

审核人信息自然感谢L. Métivier, B. Romanowicz和其他匿名审稿人对这项工作的同行评审所做的贡献。

出版商注:施普林格《自然》杂志对出版的地图和机构从属关系中的管辖权主张保持中立。

扩展的数据图形和表格

扩展数据图1体潮响应对整个地幔波速和密度扰动的敏感性。

计算的半日体潮响应对横波速度扰动的敏感性v年代(左栏),密度ρ(中列),和散装声速vb(右栏)结构。对结构的扰动应用于整个地幔的五个层(从上到下):最低的下地幔(2,891-2,211 km深度);中下地幔(2,211-1,201 km);最上下地幔(1201 - 670 km);过渡区(深度670-400 km);最上地幔(400-24公里)。扰动以归一化幂表示,并分解为6阶的球面谐波系数。我们将归一化功率定义为残差平方的总和(3D - 1D地球模型)。

图2地壳和CMB地形以及海洋潮汐载荷对GPS体潮测量的影响

一个,地壳49和CMB地形50对体潮响应的修正(见方法)表示为GPS数据中测量不确定度的百分比21.校正的幅度由圆圈的大小和颜色强度表示。b纵轴为两个量,用叉号和黑圈表示:(1)扰动到u3 d在每个站点,当施加五种不同的CMB地形模型时,所有模型都用十字表示。符号ε为本文采用的CMB超椭圆度模型计算的摄动50其余结果(黄色、浅蓝色和深蓝色交叉)是基于地震观测估计的地形模型606162;(2) GPS测量的不确定度(σ,用黑圈表示)。所有扰动u3 d(交叉)的振幅比σ(黑圆圈)。c,标准差,σOTL的一组与海洋载荷有关的地壳垂直位移预测,uOTL,使用方法部分描述的七个海洋潮汐模型计算。绿色的圆圈标记了我们分析中使用的GPS站点的位置。

扩展数据图3依赖深度v年代浓度比例28本研究采用。

缩放因子的径向依赖关系Rρ,应用(在我们地球模型的最浅的三层内)来转换横波速度中的摄动v年代密度的扰动28ρ.在文中描述的分析中,最低三个区域(阴影)内的比例因子被视为自由参数。

图4采用单一层析模型时表现最佳的地幔模型直方图。

进行的统计测试图3 c主要文本,但只考虑一个单一的地震模型依次列出:一个, HMSL23b, S362MANI24c, S40RTS2d, SAW24B1625而且e,所有(如在图3 c)。在每一列中,顶部、中间和底部面板分别对应区域DL、ML和DO。这些测试的统计显著性在每一列上方的括号中给出。在每个面板的右上角列出的值是分布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图5长波密度扰动对体潮响应的深度敏感性。

体潮响应对球谐度密度扰动的深度敏感性l和秩序贯穿整个地幔。“归一化灵敏度”表示本研究中使用的GPS站点的体潮垂直振幅残差平方和,其中最大值缩放为1。

图6用于测试LLSVP深部和中部区域相关性的合成反演结果。

一种合成反演,类似于为产生而进行的计算图3 c.在这里,通过采用地震模型S40RTS产生了体潮的综合“观测”2并施加一个地幔结构Rρ(dl) = -0.5;Rρ(ml) = 0.1;而且Rρ(DO) = 0.05(如每个面板上的黑色竖线所示)。顶部、中间和底部面板分别对应DL、ML和DO区域。每个参数的后验估计和标准偏差都列在相关面板上。颜色离散了的范围Rρ这些颜色用于将所有三个面板共用的3D地球模型的子集组合在一起。在描述合成数据时,我们采用了与ref在原始GPS数据集中报道的相同的不确定度。21

图7测试地幔底部致密薄层效应的合成反演结果。

一种合成反演,类似于为产生而进行的计算图3 c.直方图显示了参数的估计Rρ(DL) (一个),而相关的平均过剩密度<lnρ>戴斯。莱纳姆:b)。综合资料采用S40RTS地震模型进行计算2Rρ(ML) = +0.1和Rρ(do) = +0.15。合成材料中使用的DL层由一层100公里厚的子层(即地幔底部)和一层Rρ−0.8的值(黑线在一个)和250公里厚的表层Rρ= +0.1(黑点线在一个)。与这两层相关的平均过剩密度为<lnρ>SL= 0.7%且<lnρ>TL= - 0.1%(虚线和黑线在b),分别。黑色实线表示整个DL区域的平均过剩密度,<lnρ>戴斯。莱纳姆:c,我们估计的分布lnρ>SLb,在修正加权灵敏度后(见正文)。true <lnρ>SL(即用于计算合成数据的值,0.7%)用竖线标记。

图8地幔深部体潮变形场实例及地震层析模型谱特征。

一个、三维和一维地球模型预测的半日体潮同相垂直位移幅值差异。下地幔结构为S40RTS2,缩放到体积声速的扰动vb(如在正文中所讨论的)和扰动ρ通过应用所示的比例因子扩展数据图3b,在整个测试的3D模型套件中,深层密度场DL的组合功率谱。每个杆代表所有模型在相关球面谐波度下的最大功率。直方图上的值使用所有模型和所有度的最大功率进行归一化(发生在球面调和度2)。

扩展数据图9仅使用远离海岸线的GPS站点进行重复反演。

进行的统计测试图3 c除了只使用GPS站点的一个子集。在这个计算中,我们只使用内陆站点(定义为距离最近的海岸线至少150公里,如参考文献所示)。21)。这将站点的数量从456个减少到135个。顶部、中间和底部面板分别对应DL、ML和DO区域。每个面板右上角列出的值是相关分布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扩展数据图10旋转测试产生的直方图示例。

测试两种不同三维地球模型的统计显著性水平(* = 1或2)C1*) >C0(如文中定义)。每个面板对应一个不同的三维地球模型(用Rρ的直方图)C3博士我*j) (j= 1,2,..,1,000)v一个lue年代produced by rotating the predicted field (see Methods). The dashed green line shows the 95% level of these histograms and the solid green line showsC3 d*)为给定的三维地球模型。在一个C3 d* = 1)超过95%置信水平,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相反,在bC3 d* = 2)未通过测试。

幻灯片

权利和权限

转载及权限

关于本文

通过CrossMark验证货币和真实性

引用本文

刘,H,米特罗维察,J,戴维斯,J。et al。潮汐层析成像限制了地球深地幔浮力。自然551, 321-326(2017)。https://doi.org/10.1038/nature24452

下载引用

  • 收到了

  • 接受

  • 发表

  • 发行日期

  • DOIhttps://doi.org/10.1038/nature24452

这篇文章被引用

评论

通过提交评论,您同意遵守我们的条款而且社区指导原则.如果您发现一些滥用或不符合我们的条款或指导方针,请标记为不适当。

搜索

快速链接

自然简报

报名参加自然简报时事通讯-什么重要的科学,免费到您的收件箱每天。

获取当天最重要的科学故事,免费在您的收件箱。 注册《自然简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