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感谢您访问nature.com。您使用的是对CSS支持有限的浏览器版本。为了获得最好的体验,我们建议您使用最新的浏览器(或关闭Internet Explorer的兼容性模式)。同时,为了确保持续的支持,我们将在没有样式和JavaScript的情况下显示站点。

热化学岩石圈分异与克拉通地幔起源

摘要

克拉通记录了大陆岩石圈形成的早期历史,但它们如何成为地球上岩石圈中最持久的部分仍然未知1.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大量熔融耗尽的克拉通岩石圈地幔(CLM)的形成机制及其向稳定克拉通演化的机制。数值模型显示,在伸展的岩石圈下,热的早期地幔发生了大规模的减压熔融,在岩石圈深处,熔融萃取留下了大量的枯竭地幔。脱水,更硬的地幔抵抗进一步的变形,迫使应变迁移和冷却,从而将耗尽的地幔同化到岩石圈中。应变局部化和强化之间的负反馈使大量耗尽的CLM长期弥散扩展和就位。低压下CLM的形成及其更深层次的再平衡再现了受深度-温度条件约束的太古代岩石圈演化过程12,而大程度的耗竭3.4和熔体体积5与较低岩石圈强度的模型最吻合。在这些条件下,板块构造是可行的67,热化学分异有效地阻止了边缘的生成和形成:裂谷和岩石圈俯冲是短暂的,并作为残余结构嵌入冷却的CLM中,再现了在太古代克拉通中发现的循环和再加工环境89.尽管岩石圈在持续约5亿年的早期阶段经历了主要的融化和广泛的循环,但模拟的岩石圈逐渐分化和稳定,然后循环和再加工变得断断续续。早期主要的熔化和再循环事件解释了原始冥古宙岩石圈和地壳的产生和损失10而后来的稳定和间断性改造为太古代大陆克拉通的形成提供了背景48

这是订阅内容的预览,通过你所在的机构访问

相关的文章

引用本文的开放获取文章。

访问选项

买条

在ReadCube上获得时间限制或全文访问。

32.00美元

所有价格均为净价格。

图1岩石圈拉伸裂陷过程中黏度分布、速度场、表面应变速率和表面热流,以及大陆岩石圈地幔形成过程中耗损、更硬的地幔。
图2:模型时间约1gyr后的粘度分布、表面应变率和表面热流,并与P- - - - - -T太古代和元古代克拉通的条件。
图3:在发展类似板块构造特征的模型中,地表速度和耗竭程度、地壳和再生岩石圈的分布。
图4:不同强度测试与模型时间下的熔体、熔体速率和地壳生长。
图5:岩石圈热化学分异和稳定形成克拉通的示意图。

数据可用性

所有数据使用Underworld2版本2.8.1b生成,可在https://doi.org/10.5281/zenodo.3384283.生成的数据包含在https://doi.org/10.26180/5e40f7dcdbe58,在CC BY 4.0许可下授权。图中数据2都来自裁判。12

参考文献

  1. 李,C.-T。陆飞,陈国强,陆飞。大陆地幔的建立与破坏。为基础。地球行星。Sci39, 59-90(2011)。

    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2. 大陆岩石圈:协调热、地震和岩石学数据。Lithos109, 23-46(2009)。

    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3. 赫兹伯格,C.,康迪,K. & Korenaga, J.地球热历史及其岩石学表达。地球的星球。科学。列托语292, 79-88(2010)。

    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4. 皮尔逊,D. G. & Wittig . N.克拉通地幔岩石圈的形成与演化——来自地幔捕虏体的证据。在地球化学专著第3卷(图雷肯,K. K. &荷兰,h.d.) 255-292(爱思唯尔,2014)。

  5. 格里芬,W. L.等。太古宙岩石圈地幔的起源与演化。Precambr。Res127, 19-41(2003)。

    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6. 地球板块构造的起始和演化:理论和观测。为基础。地球行星。Sci41, 117-151(2013)。

    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7. O 'Neill, C., Lenardic, A., Moresi, L. N., Torsvik, T. H. & Lee, C. T.。A.前寒武纪幕式俯冲。地球的星球。科学。列托语262, 552-562(2007)。

    广告谷歌学者

  8. Van Kranendonk, M. J, Smithies, R. H., Hickman, A. H. & Champion, D. C.太古代大陆地壳的长期构造演化:皮尔巴拉克拉通形成中水平和垂直过程的相互作用。“特拉诺瓦”19, 1-38(2007)。

    广告谷歌学者

  9. 太古代俯冲:事实还是虚构?为基础。地球行星。Sci40, 195-219(2012)。

    广告谷歌学者

  10. O 'Neil, J. & Carlson, R. W.从冥古宙基性地壳构造太古代克拉通。科学355, 1199-1202(2017)。

    广告PubMed谷歌学者

  11. 大陆构造圈的结构和形成。j .汽油1, 11-37(1988)。

    谷歌学者

  12. 坎普,a.i.s.等。重述冥古宙地壳演化:杰克山锆石Pb-Hf同位素系统的新约束。地球的星球。科学。列托语296, 45-56(2010)。

    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13. Dhuime, B., Hawkesworth, C. J., Cawood, P. A. & Storey, C. D. 30亿年前大陆生长的地球动力学变化。科学335, 1334-1336(2012)。

    广告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4. 王浩,范胡宁,J.,皮尔逊,D. G. &艾伦,M. B.克拉通稳定性和寿命:成分依赖流变学和浮力的作用。地球的星球。科学。列托语391, 224-233(2014)。

    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15. 李志强,李志强,李志强。卡普瓦尔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成因与演化。j .汽油48, 589-625(2007)。

    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16. 费希尔,R. & Gerya, T. V.早期地球羽盖构造:一个高分辨率的三维数值模拟方法。j . GeodynOne hundred., 198-214(2016)。

    谷歌学者

  17. van Thienen, P., van den Berg, A. P. & Vlaar, N. J.早期地球海洋地壳的生产和循环。构造物理学386, 41-65(2004)。

    广告谷歌学者

  18. 太古宙地球动力学与地球热演化。在太古代地球动力学与环境(eds Benn, K. et al.) 7-32(美国地球物理联盟,2006)。

  19. 李志强,李志强,李志强,李志强。重力不稳定性对太古宙地壳分层和再循环的影响。Nat。Geosci7, 47-52(2014)。

    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20. 莱纳迪,A. & Moresi, L. N.关于克拉通岩石圈稳定性的一些思考:浮力和黏度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Res104, 12747-12758(1999)。

    广告谷歌学者

  21. 库柏,C. M. &米勒,M. S.克拉通形成:从早期海洋闭合继承的内部结构。岩石圈6, 35-42(2014)。

    广告谷歌学者

  22. 王,H., van Hunen, J. & Pearson, D. G.通过横向压缩制作太古代克拉通根:两阶段增厚和稳定模型。构造物理学746, 562-571(2018)。

    广告谷歌学者

  23. 摩尔,W. B.韦伯,A. G.热管地球。自然501, 501-505(2013)。

    广告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4. 罗泽尔,A. B., Golabek, G. J., Jain, C., Tackley, P. J. & Gerya, t.v.侵入岩浆作用控制的早期地球大陆地壳形成。自然545, 332-335(2017)。

    广告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5. Sizova, E., Gerya, t.v., Stüwe, K. & Brown, M.太古代长英质地壳的生成:地球动力学建模的视角。Precambr。Res271, 198-224(2015)。

    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26. 大陆岩石圈扩展的限制。j .地球物理学。Res88, 1145-1152(1983)。

    广告谷歌学者

  27. 范伟克,李志强,李志强。岩石圈缓慢扩张引起的盆地迁移。地球的星球。科学。列托语198, 275-288(2002)。

    广告谷歌学者

  28. Arndt, N. T., Lewin, E. & Albarède, F. Strange partners:大陆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的形成与生存。在早期地球: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发展(编辑福勒,C. M. R.等)91-103(伦敦地质学会,2002)。

  29. 李,C.-T。陈志伟,陈志伟。橄榄岩原岩熔融温度和压力的计算:克拉通地幔起源的意义。地球的星球。科学。列托语403, 273-286(2014)。

    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30. 科皮洛瓦,M. G. &罗素,J. K.克拉通岩石圈的化学分层:来自加拿大北部奴隶克拉通的限制。地球的星球。科学。列托语181, 71-87(2000)。

    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31. Moresi, L.等人。研究地壳和地幔非线性动力学的计算方法。理论物理。地球的星球。国际米兰163, 69-82(2007)。

    广告谷歌学者

  32. 特科特,D. L.舒伯特,G。地球动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在地质问题中的应用(John Wiley & Sons, 1982)。

  33. 徐志伟,李志伟,李志伟,等。熔体耗损对石榴石和尖晶石二辉长岩密度和地震速度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111, b05401(2006)。

    广告谷歌学者

  34. Ballmer M. D., van Hunen, J., Ito, G., Tackley, P. J. & Bianco, T.起源于小型岩石圈下对流的非热点火山链。地球物理学。卷34,(2007)。

  35. 鲍文德,伊藤广,范胡宁,等。小尺度对流对夏威夷热点火山活动时空变化的影响。Nat。Geosci4, 457-460(2011)。

    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36. 梅,李建民,李建民。水对橄榄石团聚体塑性变形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Res105, 21457-21469(2000)。

    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37. Hirth, G. & Kohlstedt, D. L.海洋上地幔中的水:对流变性、熔体提取和岩石圈演化的影响。地球的星球。科学。列托语144, 93-108(1996)。

    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38. 麦肯齐,D. &比克尔,M. J.岩石圈延伸产生的熔体的体积和组成。j .汽油29, 625-679(1988)。

    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39. 李志强,李志强,李志强,等。地幔对流全球模式中控制动态自洽板块构造和单面俯冲的参数。j .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120, 3680-3706(2015)。

    广告谷歌学者

  40. Rozel, A., Golabek, G. J., Näf, R. & Tackley, P. J.地幔对流模型中稳定岩石圈中脊的形成与粘塑性流变学。地球物理学。卷42, 4770-4777(2015)。

    广告中科院PubMed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41. 罗尔夫,T, Capitanio, F. A. &塔克利,P. J.从大陆漂移历史在球形地幔对流模型的地幔粘度结构的约束。构造物理学746, 339-351(2018)。

    广告谷歌学者

  42. 上地幔流变学——一个综合。科学260, 771-778(1993)。

    广告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43. 李志强,李志强,李志强。岩石圈和地壳构造变形与岩浆动力学耦合的数值模拟。地球物理学。j . Int195, 1406-1442(2013)。

    广告谷歌学者

  44. Dannberg, J. & Heister, T.可压缩岩浆/地幔动力学:三维,自适应模拟ASPECT。地球物理学。j . Int207, 1343-1366(2016)。

    广告谷歌学者

  45. Kohlstedt, D. L. & Hansen, L. N.岩石的本构方程,流变行为和粘度。在地球物理学专著卷二(编者:舒伯特,G.) 441-472(2015)。

  46. 平克顿,H. &史蒂文森,R. J.测定岩浆在液面以下温度流变性能的方法。j . Volcanol。地热。Res53, 47-66(1992)。

    广告谷歌学者

  47. 卡拉托,s.i。地球材料的变形:固体地球流变学导论(剑桥大学出版社,2008)。

  48. 大洋中脊熔融形成的组成岩石圈及其对随后离轴热点上涌和熔融的影响。地球的星球。科学。列托语146, 213-232(1997)。

    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49. 伊藤广,沈杨,赫斯,G. & Wolfe, C. J.冰岛地幔柱的地幔流动、熔融和脱水。地球的星球。科学。列托语165, 81-96(1999)。

    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50. 格里亚,电视。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导论“,(剑桥大学出版社,2009)。

  51. 莫雷西,L.和索罗马托夫,V. S.地幔对流与脆性岩石圈:对地球和金星全球构造风格的思考。地球物理学。j . Int133, 669-682(1998)。

    广告谷歌学者

  52. 雷伊,P. F.科尔蒂斯,N. &弗拉特,N.大陆的扩张开启了板块构造。自然513, 405-408(2014)。

    广告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53. 卡皮塔尼奥,内贝尔,O.,卡伍德,P. A.,温伯格,R. F.和乔杜里,P.调和早期地球的热体制和构造。地质47, 923-927(2019)。

    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54. 卡皮塔尼奥,内贝尔,O.,卡伍德,P. A.,温伯格,R. F. & Clos .早期地球岩石圈分异控制太古代构造。地球的星球。科学。列托语525, 115755(2019)。

    中科院谷歌学者

  55. 板块弯曲对Urey比值和地幔热演化的影响。地球的星球。科学。列托语287, 513-518(2009)。

    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56. 贾恩,罗泽尔,A. B.,塔克利,P. J.,萨南,P. & Gerya, t.v.在全球地幔对流模型中生长的原始大陆地壳自洽性。冈瓦那大陆Res73, 96-122(2019)。

    广告中科院谷歌学者

  57. 范蒂南,P.,弗拉尔,N. J. &范登伯格,A. P.类地行星上的板块构造。理论物理。地球的星球。国际米兰142, 61-74(2004)。

    广告谷歌学者

  58. 帕森斯,B. E. &麦肯齐,D.地幔对流与板块热结构。j .地球物理学。Res83, 4485-4496(1978)。

    广告谷歌学者

  59. O 'Farrell, K. A. & Lowman, J. P.在平面层几何地幔对流模型中模拟球壳对流的热结构。理论物理。地球的星球。国际米兰182, 73-84(2010)。

    广告谷歌学者

  60. 张志刚,张志刚,张志刚。含水地幔熔融的新参数化方法。Geochem。地球物理学。Geosyst4, 1073(2003)。

    广告谷歌学者

下载参考

确认

我们感谢T. Gerya, C. Herzberg和G. Pearson对手稿的评论。我们感谢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资助FT170100254(给F.A.C.)和FL160100168(给P.A.C.)。我们感谢澳大利亚政府支持的国家计算基础设施(NCI)提供的资源和服务。

作者信息

作者及隶属关系

作者

贡献

F.A.C.和O.N.设计了这些模型。联邦航空管理局实施并进行了数值模拟。所有作者都对该手稿有贡献。

相应的作者

对应到法比奥·a·卡皮塔尼奥

道德声明

相互竞争的利益

作者声明没有利益竞争。

额外的信息

同行评审信息自然感谢Taras Gerya、Claude Herzberg和D. Graham Pearson对本工作的同行评审所作的贡献。

出版商的注意施普林格自然对出版的地图和机构从属关系中的管辖权主张保持中立。

扩展的数据图形和表格

扩展数据图1不同含水量随深度的不同位温、损耗程度和密度差下的地幔绝热。

左边,相对于现在(洋红色),早期地球的潜在温度估计在1430°C到1560°C之间(蓝色和绿色)。对,损耗分数和势密度变化ΔρP,即由于与位温的差异而产生的密度差,对于干固相(T索尔,实线),湿固体,最小(虚线)和平均(虚线)估计的含水量37\ ({X} _ {{{rm \ {H}}} _ {2} {\ rm {O}}} \),以及水饱和固相T.黄色区域用括号表示推断出的太古代的消耗值3.

扩展数据图2大洋中脊的现代地幔潜在温度的地幔绝热和不同含水量随深度的粘度。

左图为当前的潜在温度和不同含水量的干、湿固相度,以及饱和水地幔,参考文献。37.右,湿(虚线),干(实粗线)和湿-干过渡(细黑线)的粘度。灰色为本研究中所用的有效粘度。粘度是用背景应变率计算的\(\点{\ varepsilon} = {10} ^ {-15} \, {{\ rm{年代}}}^ {1}\)

扩展数据图3地幔绝热,从现在的地幔潜在温度到在海洋中脊推断的早期地球的地幔潜在温度,干地幔和湿地幔的枯竭程度和潜在密度差,以及粘度随深度的变化。

左边,相对于现在(青色),早期地球的潜在温度估计在1430°C和1560°C之间(洋红色和绿色)。固体为干和湿,与平均含水量从参考。37.干绝热曲线(实线)和湿绝热曲线(虚线)的中心、损耗分数和潜在密度对比。阴影区域用括号表示推断出的太古代的消耗值3..右侧面板,本研究中使用的相应有效粘度,使用背景应变率计算\(\点{\ varepsilon} = {10} ^ {-15} \, {{\ rm{年代}}}^ {1}\)

扩展数据图4不同厚度、损耗分数、密度对比和流变性的岩石圈地热,早期类地地幔势温。

左边,地热(半空间冷却)再现了厚岩石圈变薄的效果(洋红色)变成更薄的(蓝色和靛蓝色)。细线用于干燥和水饱和固体。在裂陷过程中,岩心的耗竭程度和体积随着变薄而增大,并逐渐变浅。右,裂陷期间岩石圈的黏度随着变薄而增加,因为产生了更大的熔融并嵌入机械边界层。细线为粘度η0, 10η0, 102η0和103.η0对于随温度变化的粘度ηT)以及与温度和消耗有关的粘度ηTF).塑性粘度为ηY对于岩石圈的屈服和\({\埃塔}_ {{\ rm {Y}}} ^ {{\ rm {C}}} \)做面包皮。粘度计算采用σ0岩石圈和背景应变率= 50 MPa\(\点{\ varepsilon} = {10} ^ {-15} \, {{\ rm{年代}}}^ {1}\)

图5含消耗依赖流变的热化学边界层和热边界层与岩石圈厚度的强度比。

测试的潜在温度是现在的,TP= 1300°C,与早期地球相似,TP= 1,560°c。

图6初始绝热温度分布。

一个, Ra = 10对流500 Myr后的模型配置7.洋红色表示地壳。b,水平平均温度。地壳(洋红色)由等温线定义T= 330°C(垂直线;看到方法剖面“初始条件”)选择的地壳平均厚度为20公里。虚线表示中给出的放大倍率的下界c..c,所有模型地温为灰色,平均地温为黑色;区域的放大b以水平虚线和实心垂直线为界。初始条件下的地壳厚度大约在14至35公里之间变化。

扩展数据图7熔体产量和熔体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实线为本文所示模型,虚线为低、中、高三种黏聚力模型(分别为灰色、洋红色和蓝色)粘度截断值较高(短虚线)和较低(长虚线)的模型。

扩展数据表1本研究中使用的尺寸参考参数的符号、定义和取值
扩展数据表2模型运行列表及其建模参数

权利和权限

转载及权限

关于本文

通过CrossMark验证货币和真实性

引用本文

李国强,李国强,李国强。热化学岩石圈分异与克拉通地幔成因。自然588, 89-94(2020)。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976-3

下载引用

  • 收到了

  • 接受

  • 发表

  • 发行日期

  • DOI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976-3

这篇文章被引用

评论

通过提交评论,您同意遵守我们的条款而且社区指导原则.如果您发现一些滥用或不符合我们的条款或指导方针,请标记为不适当。

搜索

快速链接

自然简报

报名参加自然简报时事通讯-什么重要的科学,免费到您的收件箱每天。

获取当天最重要的科学故事,免费在您的收件箱。 注册《自然简报》
Baidu
map